抖音海外充值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留学全知道(ID:EduKnow) 如果说美本学生爬藤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,那对公立学生而言,这个挑战更升一层,就像高空走钢丝——难上加难。 敢做出这个决定的学生不多,广东男孩陈明昊是其中一位。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他,不仅要在仓促间做好英美硕士同申,更是经历了在申请系统里找不到自己学校名字的尴尬场景。 不过,即使在这样的挑战之下,陈明昊依旧获得了亮眼的成绩: ·首战雅思就拿到了口语7.5、总分7.5分的成绩; ·收获了斯坦福、牛津、耶鲁、康奈尔、加州伯克利等一众英美名校offer; ·成为今年MIT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12位幸运儿中唯一一位大陆本科学生。 收获的Offer 在美本学生都折戟沉沙的录取难年,作为公立学生的他为什么能逆流而上、成功爬藤? 我们就这个问题和陈明昊聊了聊,也因此发现了名校录取背后,一把值得所有留学生家庭借鉴的“万能金钥匙”。 01 985出国读天坑? “我只会做确定的事情” 985学生海外爬藤,读的还是天坑专业?乍一看陈明昊的资料,任谁都很难把他和藤校联系到一起。 众所周知,相比美本学生,公立学校的孩子在申请上天然处于劣势;而“生化环材”这类天坑专业,更是多数留学生避之不及的选择。 拿着这样一手牌,如何敲开MIT、牛津、耶鲁、斯坦福等一众英美名校的大门呢? 陈明昊的回答是:“只做确定的事情。” 陈明昊中山大学毕业照 ·能力合适,才会选择出国留学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,不少即将毕业的学生临时转换赛道,选择出国读研来躲避职场内卷和就业压力。 这些孩子或听从父母建议、或被中介指引,浩浩荡荡奔赴海外读商科、读管理,组成风景奇特的“中国班”,与欧美校园里30+甚至50+的硕博生形成鲜明对比。 你问他们真的适合这个专业么?恐怕多数人都没法回答上来。 和这些孩子不同,陈明昊的留学目的十分明确: ·本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·想进行深入学习 ·国外学校在土木工程方面暂时领先国内 ·自己参加过多个科研项目和专利研究,专业能力达标 ·雅思成绩符合要求 在确定留学是当下的最优解之后,陈明昊最终做出了出国读土木与环境工程的决定。 ·专业合适,才选择去美国 “留学应该去英国还是美国?”,相信不少人都曾对这个问题犯过难。 陈明昊的决策非常简单,类似依靠产业链来判断合适与否: ·作为老牌发达国家,英国在基础科学、人文艺术和商科方面一直领先; ·美国在高科技和工程领域有优势,适合想做工程研究的学生; ·但如果你想接触最新技术的应用与落地,或许留在中国才是更好的选择。 正是在这番判断下,陈明昊制定了自己的申请计划,向以MIT、斯坦福为主的美国高校递交了申请。 ·面谈合适,才决定就读的学校 申请季结束后,陈明昊收获颇丰,但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“幸福的烦恼”:究竟是去斯坦福还是MIT读书? 万幸的是,两所学校的土木工程学院在授课模式上存在较大不同: ·斯坦福会先进行一段时间通识教育,然后再让学生确定潜在的目标Lab ·MIT则是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选好目标Lab和导师,之后才开始教学 在程明昊看来:前者适合本身有一定学科基础,但对发展方向还不明确的学生,先去学一学、听一听、做几个项目之后再决定要加入哪个团队;而后者更适合自己这种已经确定目标。具备一定项目经验的学生。 如果说不同的教学模式帮陈明昊明确了择校方向,那么MIT导师在面试时积极的feedback便是那颗最终的定心丸。 “MIT在申请阶段会安排一轮面试,我当时就和心仪的教授分享了自己手头的研究。他带着一圈Lab的人来和我聊这个项目的发展,比如我如果进去后可以参加哪些project,内容是怎么样的,有哪些发展方向,需要先解决哪些问题,为了这个目的我要掌握哪些知识等等,你会感受到他对你的重视和规划。我也因此决定了要去MIT读书。” 这个的故事恰恰揭开了当下中国留学生的尴尬现状:很多中国孩子都十分内向,上课不敢参与讨论,课后也不会主动找教授交流,虽然身处海外名校,却不曾与前沿的思想沟通碰撞,白白错过一笔价值不菲的精神财富,令人惋惜。 ·做确定的事情,有时候是后退一步 名校申请需要有高歌猛进、披荆斩棘的勇气,也需要你在面临选择时的拥有一份沉着与冷静。 陈明昊在申请中最大的抉择是:去MIT读硕士,还是去牛津读博士? 不得不说,牛津给出的这份offer很香,直博不仅在学术培养上更具体系,还能让你在“年龄+学历”上领先同龄人2-3年时间,为今后的发展留出更多空间。 那是不是直接去读博就好了呢?答案或许要画个问号。 “一个人如果连具体的人生规划都还没想好就去读博,很大概率他在读博士的阶段是很挣扎的,没有明确研究目标的学习,会让他十分痛苦。 我觉得Master是个很好的阶段,你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想清楚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发展方向,然后朝这个目标使劲,而不是等PhD读一半了突然后悔,踉跄退出,这样会更加身心俱疲。” 有的时候后退一步,反而能让脚下的道路更加清楚明晰。 这一路的前行也遭受过质疑,被提及最频繁的,是怎么就选了个“没有钱途”的天坑专业? “天坑是相对的,不管哪个行业,做到头部就一定能赚钱。而我要做的,就是让自己成为头部。” “如果一个人常常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好,大概率他是在这个行业的平均线上,这种情况读商科或者信息安全的确会好一些,这些专业相对来说下限比较高。 但就单一个体而言,当你足够优秀,是不用考虑天坑这种事情的。因为这位是普通人觉得,你让自己不是普通人就好,你就在自己热爱的道路往上走就好了。” 当你是冲着热爱而去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陈明昊的回答,自信而又坚决。 02 差生逆袭, 全靠母子间的“奇葩”约定 或许你很难想象,这样目标明确、成绩卓越的孩子,小学阶段却是一位实打实的“差生”。 上学迟到、上课睡觉、不写作业、通宵打游戏...所有我们能想到的“恶习”,陈明昊都没落下,他也因此常年位居班级倒数第一,拉开倒数第二名一大段距离。 而这一切,竟都来自于母子间的一个“奇葩”约定。 那是小学开学的第一周,因为老师教的内容简单,再加上无聊没事做,陈明昊花了一星期就把整个学期的习题册都写完了。 这一幕恰巧被妈妈看到,深谙小孩子爱玩天性的她,在深刻了解儿子的能力之后,突发奇想跟孩子定下一个约定:“一年级到三年级,我给你自由的时间,你就该玩的玩,我一定不会管你;但四年级开始,课堂核心知识变多,你就要收心认真学习!” 面对这一要求,年幼的陈明昊毫不犹豫就答应了,在他看来,能自己玩耍可比在教室里听简单的加减乘除有意思多了。当然,放养的结果已经在前文提到了——陈明昊在班级倒数第一的“宝座”上呆了足足3年。 回忆起那个时候,陈明昊说自己童年过得真的很开心。 「转变」发生在三年级的暑假。 一天,妈妈把小陈明昊拉到身前,说: “前三年我给到你时间,你也玩得很开心,但接下来就是四年级了,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? 我知道你会担心自己考不好,但你不要害怕,只要认真学就好了,我会帮助你的。 妈妈相信你的能力,你就是能够考好,不要觉得自己比同学们差。你上课听不懂吗?你不是听不懂,你只是不想去做题、不想考试,多学多练,妈妈相信你很快就能追上这三年的进度。” 年幼的陈明昊被妈妈唬住了:对啊,老妈说的没错!我不比别的同学差,我只是玩了很久,只要接下来认真学就可以改变现状! 小学前三年的知识相对简单,母子俩花了一个暑假紧赶慢赶,终于追上了进度。 开学后的一次考试,陈明昊夺得了第一,他惊奇地发现周围人看他的目光都变了。“我之前不学习的时候是玩游戏第一,刚开始很兴奋,但越来越没意思,老是男同学找我玩游戏,让我带他们上分;学习成绩第一就不一样了,爸爸妈妈、男女同学包括老师都对我有好感,这种成就感完全不一样!” 自此之后,这个“差生”再也不迟到了,也不怎么玩游戏,天天好好学习,活生生变了一个样子。 陈明昊自己总结道“首先肯定是小学前三年的内容比较简单,我妈她能hold住来辅导我。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,是她让我明白了——如果我考不好,妈妈会在身边帮我;但获得好成绩是我自己的事情,我只有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感,这一步才算真正的迈了出去!” 母亲的审时度势、认可鼓励与帮助,成为这位“差生”逆转人生的最大助力。 03 是父母, 更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谈及今日的收获,陈明昊归因于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的“全情陪伴”,而这种陪伴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。 为孩子打开接触社会的大门 陈明昊的爸爸从事跨国贸易,所以逢年过节家里来拜访的海外客户络绎不绝。 面对生意场上的事情,大多数家长会下意识地回避孩子,让他们回自己房间去玩,再补上一句“大人的事情,小孩子别管”。 陈明昊的父母却反其道而行: 刚开始是让他和客户的孩子一起聊天玩耍,大人在一边聊生意; 等小孩子适应环境后就安排他去接待客户、出门游玩; 再熟悉一点,生意上的事情也让他跟一跟; 到后来更是直接让他上了商务谈判和会议。 一招“细水长流”,既让孩子看到了大千世界,与各种思想碰撞,也在不经意间提升了英语口语能力,让他拥有不上语言培训班,自学托福雅思的底气。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除了积极让孩子参与到工作中外,父母更是常常为家庭会议组局。 会议可能是发发工作上的牢骚,可能是聊聊最近遇到地有趣事情,也会谈谈一些特别的家庭计划。因为话题常聊常新,经常让小陈同学有一种士别三日地感觉。 “我最感谢父母,就是他们无论我干什么,都很支持我。 说实话,他们也有过想要干涉我的时候,但他们在努力地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性,去纠正这种当父母就要管你的心态。 很多同龄人会觉得爸妈不理解自己,但实际上是你都不跟爸妈聊自己的事情、分析你做决定地过程,那他们又怎么有机会了解你,支持你呢?” 适度挫折教育 最近几年的国际贸易波动频繁,难免会对父亲的生意产生影响。但陈爸对此并不避讳,反而会经常和孩子分享真实世界发生的故事,不隐瞒、不夸张,而是沉稳地陈述事实、分享思考,然后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, “我觉得我爸很厉害的一点就是,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会让我有参与感。生活中的波折肯定是有的,但我们一直认为机遇大于挑战,我也不觉得那些挫折会伤害到自己。也正是父母常常会和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我才有被尊重和成长的感觉。” 受益于这种张弛有度的教育方式,陈明昊相比同龄人在寻找机会上也更加积极主动。大学时候对佛山科学院的一项研究非常感兴趣,他二话不说就给对方发去邮件约面试机会,言辞恳切,用自己的热爱和专业收获了参与专利研究的机会。 类似的行为比比皆是,比如出任阿联酋迪拜全球印刷包装展览会中核心产品的主要讲解人、在杜克大学教授的课题中担任研究助理、在帝国理工学院举办的数据科学分析研究计划中担任项目助理等,每一个里程都是受益于父母润物无声的家庭教育。 参与试验中的陈明昊 04 爬藤成功,功在日常 我们经常能在很多低龄留学家庭中看到满满的焦虑,有的家长给孩报了好几个兴趣班,每个周末连轴转;有的家长更是列出了数十页的育儿计划书,生怕走错一步就让孩子与成功失之交臂。 名校录取的“万能钥匙”究竟是什么?在陈明昊身上我们或许看到了答案: 1.不要对孩子某一阶段的成绩过于执着,而是要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感。真正成功的教育,不是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达标,而是让他们找到热爱、学会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言出必行、 2.对于家境较为优渥的孩子,要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,让他们了解现实世界的情况。如果抛开了父母的帮助和背景,会经历哪些挑战?自己的优势和生存能力又是多少呢? 3.积极举行家庭会议,学会平等对待孩子,适度放手。家庭教育里的适度放手不是不管孩子,而是就事论事地讨论,把孩子的观点也看成是家庭利益的一部分。 *感谢雅思考试(IELTS)对本次采访的支持。 ID:eamasterkwds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建德便民网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3
2025-05-04
请发表评论